01、预制菜企业赴港上市,资本扩张与国际化布局的信号
预制菜行业在国内市场的成熟度和企业规模的扩大,使得企业有了足够的实力和信心去面对更为广阔和竞争激烈的资本市场。赴港上市表明企业正寻求更国际化的资本平台,以提升自身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企业不仅能够吸引国际投资者,还能够更好地融入全球市场,实现产品和服务的国际化。这对于提升中国预制菜行业的整体形象和推动行业走向世界舞台具有重要意义。
1月3日,老乡鸡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主板挂牌上市。据悉,中式快餐品牌老乡鸡曾在2022年向沪主板递交招股书,但在2023年8月因撤回上市申请而终止A股IPO,如今转而冲击港股上市。在招股书中,老乡鸡直接指出,“我们是中国最大的中式快餐品牌。”据招股书,按2023年交易总额计,老乡鸡在中国中式快餐行业位列第一。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46.78亿元,经调整净利润为3.85亿元。
1月20日,安井食品正式对外发布公告宣布,已向香港联交所递交H股发行上市的申请,并刊发了相关的申请资料。“本公司寻求于香港联交所上市,因为于香港联交所上市将为我们提供机会以推动本集团的国际化战略及海外业务布局,增强本公司的海外融资能力,并进一步提高我们的综合竞争力。”安井食品表示。通过搭建国际化资本平台,安井食品有望加速其海外业务版图的扩张,实现更广泛的市场覆盖和更深层次的国际合作。
02、预制菜行业扩张潮,市场竞争力提升引擎
企业签约、扩建与开业的消息频传,展现了行业发展的蓬勃态势。产线扩张不仅是企业实力的体现,更是预制菜行业持续增长和市场竞争力提升的关键。这一系列的动作不仅为企业自身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也为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和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月1日,永莱(盱眙)淮扬菜预制菜产业园项目首栋厂房封顶仪式在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举行。该项目总投资约11.63亿元,总占地约155.71 亩,建筑面积约14.6万平方米,园区一期工程占地105亩,涵盖了中央厨房、冷库、配送中心、特色农产品加工车间、预制菜加工车间等关键设施。二期将建设农产品展示中心、产品综合展示中心、中央厨房预制菜加工展示以及电子直播营销推广中心等。
1月1日,骏旺食品产业园举行开业仪式。据悉,骏旺食品产业园总投资1.8亿元,占地约3.6万平方米,预计年屠宰黄羽鸡可达3000万只,年屠宰鸭鹅鸽子等家禽约500万只,加工各种肉类食品约3000吨,可实现年产值达7.5亿元,年税收可达1000万元,带动当地就业300人以上。
1月2日,天津市静海区台头镇与中乐集团正式签约合作,共同建设中乐渔业三产融合产业园。据了解,项目占地面积 1061 亩,分 2 期建设,一期投资 4 亿元,二期投资 6 亿元,年生产加工加州鲈、白对虾等水产品 400 多万吨,年总产值约1.65亿元,将打造水产品深加工品质工厂及水产品预制菜中央厨房,推出酸菜鱼、剁椒鱼头、麻辣虾等特色爆款产品。
1月7日,三只松鼠就“围裙阿姨”回应媒体称:定位于三只松鼠旗下家庭美食品牌,“围裙阿姨”围绕家庭日常、聚会、露营聚餐等食用场景,覆盖单人、双人、家庭等各消费群体,通过差异化创新和“高端性价比”战略提升产品力。规划产品线不仅包含预制餐桌菜肴,还有速冻面点小吃、调味酱包,以及家乡特产等系列。
1月10日,湖北咸宁高新区冷链食品产业园举行开工活动。该项目由中化学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及高投集团投资共建,总投资60亿元,占地约1100亩,拟分两期进行建设,总建筑面积约53.74万平方米。一期占地面积约478亩,建筑面积约26.5万平方米,计划投资19.5亿元。
1月16日,巴比食品武汉鲜食中央厨房一期项目在东西湖建成投产。该项目总投资 4.5 亿元,集功能性面食研发与生产于一体,预计投产后年产面点类包子馒头30800万个(约26180吨)、预包装产品1680万袋(约11424吨)及馅料38600吨。该项目主要辐射华中地区,满足多场景消费需求,进一步提升巴比食品在区域市场的竞争力。
1月23日,郑州千味央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将对其部分募投项目进行建设内容的扩充,并动用自有资金进行追加投入。根据千味央厨发布的公告,本次建设内容扩充及资金追加主要聚焦于两大核心项目:芜湖百福源食品加工建设项目将新增投资2953万元,而鹤壁百顺源食品加工建设项目(一期)则将追加8567万元。追加资金将用于污水处理设施、生产车间的配套设施完善、冷库及保鲜库的扩容,仓库的现代化改造等。
03、协同发展新篇章,预制菜行业的合作交流与共荣之路
各企业间的战略合作、行业大会的举办,以及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不仅展现了预制菜行业的活力,也凸显了合作交流在促进技术创新、市场拓展和产业升级中的核心作用。
1月6日,生态城商务和投资促进局、青岛飞熊领鲜科技有限公司、正和(天津)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发挥各自优势,进一步深化冷链产业合作,提高生态城冻品进口量,共同打造冷链产业生态圈。
1月6日,伊利集团与海底捞在上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宣布将在品牌推广、市场开发、业务融合等多方面展开合作。此次合作旨在结合双方资源优势,共同推动乳制品在餐饮领域的创新应用,并开发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1月8日,国联水产与厄瓜多尔Aquagold续签了为期三年的独家代理协议。根据协议,Aquagold 公司旗下品牌“Aquagold”(中文:金牌)全系列产品将继续由国联水产独家代理在中国市场销售。
1月8日,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与科普中国共同发布“2024年食品安全与健康流言榜”,涉及食用盐、牛奶、果蔬、咖啡、味精、预制菜等日常食品。对预制菜相当于隔夜菜的流言进行回应:预制菜不是隔夜菜,是经工业化预加工制成,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产品,其安全性有相应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范。
1月9日,“魅力酸汤 味在苗乡”科技支撑苗家酸汤产业振兴发展大会在贵州省台江县举行。此次大会宣布台江县年产能6000吨酸汤生产线正式投产,投产运行后可直接增加就业岗位近百个。同时,大会签约了16个项目,金额达24.18亿元,涵盖技术研发、生产制作、物流配送、市场拓展等多个领域,为台江酸汤产业的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1月13日,湾区智造 共享味来“四个一批”走进粤港澳大湾区(肇庆高要)预制菜产业园“共享工厂”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举行。来自来自黑龙江、贵州、江西等11个省份19家采购商、出口商边品尝各式各样的罗氏沼虾菜品,边参观工厂的自动化预制菜生产线。随后,高要区还组织召开“四个一批”专题交流座谈会,共同探讨预制菜全产业链新合作模式,携手做实做大“共享工厂”。
04、政策春风助力发展,引领产业升级
预制菜行业迎来了一系列政策、标准新动向,不仅规范了行业的发展,也为预制菜产业的未来指明了方向。从内蒙古自治区的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支持措施,再到陕西省对中小学、幼儿园集中用餐管理的严格规定,这些政策对预制菜行业的影响,正在逐步显现,为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月6日起,新修订的《广东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汕头牛肉丸》落地实施。根据新标准,汕头牛肉丸的牛肉含量必须超过90%,或牛肉与牛筋的总含量必须达到90%以上。此外,新标准还修改了“汕头牛肉丸”的定义范围和部分术语,增加了“过氧化值”指标,并调整了“标签、运输和贮存”中的相关内容。
1月7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通知,发布支持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的若干措施。措施包括扶持现有企业做大做强,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贷款贴息支持和奖励。提出对新晋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5A级物流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300万元、100万元奖励。推进预制菜产业发展,每年对评选出自治区预制菜领航企业、线上销售、特色品牌各十强的企业,销售额较上一年每新增100万元奖励2万元,最高不超过30万元,同一企业同一年度不重复奖励。
1月22日,为规范全省普通中小学、幼儿园学生和教职工集中用餐管理,保障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陕西省教育厅等九部门联合印发《陕西省中小学、幼儿园集中用餐管理办法(试行)》。在第七章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中,提到:“学校应严格控制保健食品、含乳饮料和火腿肠等深加工食品,避免提供高盐、高油、高糖食品,严禁“预制菜”、临期食品进校园,不得制售采用浓浆、浓缩汁、果蔬粉调配成的饮料。”
来源:食品伙伴网食品研发创新服务中心,图片来源:创客贴会员。
提醒:文章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欢迎留言指正和交流。且读者不应该在缺乏具体的专业建议的情况下,擅自根据文章内容采取行动,因此导致的损失,本运营方不负责。如文章涉及侵权或不愿我平台发布,请联系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