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由食品伙伴网、《食品工业科技》杂志社联合主办的“第七届食品科技创新论坛暨2024大健康食品发展论坛”在上海佘山茂御臻品之选酒店隆重召开。论坛坚持以“大健康食品”为主题,以“科学创新、技术落地”为宗旨,共设立了一个主会场,9个分会场,近90场报告。论坛内容涉及:益生菌、功能食品、食品加工与智能制造、合成生物学与食品发展 、特殊食品、乳品饮料、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食品发酵与生物大分子等领域,此外,还特别增设了产学研对接分会场——技术成果发布会。邀请了管理机构领导、行业科学家、高校知名教授以及一线生产企业研发总监,共同探讨健康食品行业新趋势,分析行业现状,展示最新研究成果,推动产学研合作,助推科研成果落地转化。
大会主席中国农业大学廖小军院长指出,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在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食品科学作为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学科,其创新发展、技术落地更是国家及人民关心的问题,因此搭建产学研桥梁,推动产学研结合,为科研工作者及企业家提供交流平台,使得科学能更好地创新、技术可以更有效的落地,是食品人也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推动食品行业向前发展的源动力。通过科技创新,赋予产品健康、时尚、价值体验等多重属性,以满足日益多元化的消费需求,这既是市场的需求,亦是食业走向更大成功的必由之路。为支持、鼓励食品行业的创新,“第七届食品科技创新论坛”从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两个方向设立了科技创新奖。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薛长湖教授,《食品工业科技》总编张铁鹰为获得技术创新奖的企业颁奖(排名不分先后):IFF健康与生物科技、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大闽食品(漳州)有限公司、多燕瘦健康科学有限公司、杭州环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善恩康生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生合生物科技集团、四川丁点儿食品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仙乐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天后群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宁夏伊品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创新奖颁奖图片
食品伙伴网李远钊总经理、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史玉东研发总监为获得产品创新奖的企业颁奖(排名不分先后):AB-Biotics、百施(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多燕瘦健康科学有限公司、广州龙沙制药有限公司、杭州认养一头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恒天然商贸(上海)有限公司、湖南助农米业有限公司、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吉林麦孚营养科技有限公司、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蒙牛高科乳制品(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明月海藻生物健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元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楷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合泰新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天方健(中国)药业有限公司、星创优选(昆山)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藻辰(山东)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浙江一鸣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产品创新奖颁奖图片
主论坛
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史贤明教授和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史玉东研发总监主持了大会主论坛。江南大学未来食品科学中心李江华教授以乳源重要基料、植物化合物(功能营养品)、重要新型甜味剂、极端酶生物制造为例,介绍了生物制造在未来食品添加剂和未来食品配料方面的重要应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薛长湖教授分析了未来水产行业的发展前景,指出在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时代背景下,水产品加工业正站在产业升级的关键历史节点上。中国农业大学廖小军院长围绕我国食品非热加工研究团队、研究现状及研究进展,分析了技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与面临的主要挑战,据此提出发展方向,以期推动食品非热加工技术理论体系进一步完善,促进其在农产品和食品加工中的产业化应用。善恩康生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研发总监马新聚焦肠道微生态健康,主要阐述下一代益生菌AKK菌的安全性及功能研究,助力其产业化落地。同时分享了善恩康其他明星菌株的研究成果,旨在为市场提供更安全、优质的益生菌原料。
01、益生菌创新分论坛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李凤琴研究员在报告中介绍了食品用菌种的安全性评价所需要的资料、评价程序和方法等。AB-BIOTICS亚太区商务总监律冉分享了针对特应性皮炎、鼻炎的多种益生菌解决方案及其科学循证。国家杰青、国家优青、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孙志宏研究员在“乳酸菌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报告中,讲述了全球最大的乳酸菌资源库和乳酸菌资源云端数据库平台的建立、“万株乳酸菌基因组计划”的启动及益生菌精确筛选平台的构建。生合生物科技(扬州)有限公司技术销售经理余瑀瑄在“迎向黄金岁月:益生菌/后生元共塑健康抗衰方案”报告中介绍了从传统台式泡菜中筛选出可促进人体吸收利用蛋白质,提高肌肉生成效率的植物乳杆菌TWK10和可修复软骨组织、改善关节炎的免疫调节后生元-德式乳杆菌乳亚种LDL557。养乐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学术部高级科长李晹在报告中介绍了补充干酪乳杆菌代田株对帕金森病临床症状和肠道菌群的影响。环特大健康事业部首席技术官徐懿乔在报告中介绍了多维生物技术平台在益生菌产品创新研发中的应用,旨在引导行业科学开展益生菌的功效性评价。南昌大学、生物工程药物江西省重点实验室主任陈廷涛教授在“肠X轴—源于肠道,远于肠道”的报告中围绕天然益生菌和工程菌对远端器官的影响,致力于疏通从菌种资源挖掘、临床循证、技术革新到成果转化的科技创新发展路径展开,助力我国的“民族菌”成为“世界菌”,全面提升国民健康和生活质量。
02、功能食品分论坛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田明副研究员在报告中阐述了在食品市场“功能化”的趋势下,食品声称引发的问题分析及科学管理建议。四川合泰新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经理张悦在“一种创新性生物多糖在免疫调节及肠道代谢中的研究与应用”的报告中介绍了Salecanβ-葡聚糖所具有的多种生物学活性和药理作用。例如它可以增强免疫细胞活性,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提高免疫细胞对病原体的识别和清除能力。此外,Salecanβ-葡聚糖还具有改善肠道屏障功能、抑制肠道炎症等作用。浙江大学冯凤琴教授在“水解蛋黄粉助力儿童长高”的报告中介绍了当前市场需求与行业发展情形,指出水解蛋黄粉作为一种新型骨骼健康原料,可显著提升胫骨长度,维护骨骼健康,助力儿童成长发育,强化中老年骨骼韧性。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食品原料事业部技术营销经理张莹在”华熙生物Mito计划---细胞级焕能新科技”的报告中介绍了美容&抗衰市场趋势、细胞焕能新科技物质简介、华熙生物美容&抗衰创新方案及一站式服务平台等相关内容。青岛明月海藻生物健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孙占一在“海洋力量解码银发健康市场”的报告中介绍了岩藻多糖对人类健康事业发挥的重要作用,并详细阐述了其在国内外市场的利用现状。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朱颖在“药食同源复合多糖多维度药理活性和技术应用研究”的报告中表示,复合多糖相较于单一多糖而言,调节免疫效果更显著。它可以使多种多糖在不同作用机制上起效,彼此互补平衡,协同提高机体免疫力,以更好地维护人体健康。北京中医药大学刘永刚教授在“细分功能下的药食同源产品开发”的报告中,针对组方和提取工艺,以案例为抓手,阐释了药食同源大健康产品开发的经验。
03、食品加工与智能制造分论坛
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副院长刘东红教授在“食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研究进展”的报告中,从食品加工过程数字化、食品装备数字化设计、食品智能制造等方面介绍了浙江大学相关团队近年来的研究进展。阐述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发展趋势。指出在未来,食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必将在食品工业发挥更大作用,引领食品工业跨入发展新阶段。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高彦祥教授进行了“我国饮料无菌灌装技术与装备开发现状与展望”的报告介绍,阐述了我国近年来液体饮料无菌灌装系统关键技术、无菌灌装生产线智能控制技术及装备开发、无菌灌装生产线自动化技术及装备研发、PET 瓶高速吹灌旋一体化无菌灌装技术及装备研发、纸铝塑复合包装高速无菌灌装技术及装备开发所取得的进展及成果。国家杰青、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研究员蒋树强在“面向营养健康的食品计算与多模态大模型”的报告中,从食品识别、推荐、食品大数据挖掘等方面介绍相关研究与应用成果,分享了团队在食品多模态大模型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与系统演示,并对未来食品计算的发展进行美好展望。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院长张宇昊教授分享了“中式预制菜研发模式构建与实践”,以传统川渝菜肴水煮鱼为例,针对其工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水煮鱼质构、风味等品质形成机制为指导,结合消费者对营养健康产品的需求,围绕预制产品品质调控技术、清洁标签产品开发以及减盐配料和产品开发等开展研究,以期为高品质中式预制产品研发模式构建提供参考。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香料香精化妆品学部田怀香教授在“食品风味感知研究赋能预制菜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报告中介绍,食品风味感知研究贯穿预制菜产业的每个环节。食品风味研究中香-香、香-味交互作用和感知生理学研究为风味感知提供丰富的理论基础,其构建和关键风味鉴定更是为特色预制菜开发和品质控制提供基础数据。融合人群、智能及分子感官的食品风味感知研究将助推中国特色美味健康预制菜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热科院香料饮料研究所董文江研究员在“咖啡绿色高值化加工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应用”的报告中,系统阐述了我国咖啡加工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咖啡绿色高值化加工关键技术研发、产品创制及应用的研究进展,为我国咖啡加工技术水平提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04、青年论坛: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
北京工商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易帆副教授针对适应原在皮肤的应用定义及具体实验数据证实其可通过调节基质矩阵相关蛋白,调节基质矩阵蛋白成分生成和降解通路,最终起到维持真皮基质矩阵蛋白动态平衡、维持细胞行为学功能正常、延缓皮肤衰老的作用。武汉轻工大学陈倩茜以淀粉为原料,基于多尺度结构设计策略,分别构建淀粉纳米纤维膜、淀粉纳米颗粒、淀粉微纳米凝胶、淀粉胶束等,结合气相交联、纳米填充,(表)界面自组装等手段,调控其多功能特性,并深入理解其微结构变化与保鲜包装功能及生物活性物质递送性能的构效关系,试图从多功能设计的视角拓展淀粉基食品微/纳米材料的应用空间。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王颖教授在报告中,详细讲述了复合发酵杂粮系列产品的研发与应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翁瑞研究员在“大蒜中营养品质成分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报告中,基于基质辅助激光解吸质谱MALDI-MS,建立大蒜中有机硫化合物、游离氨基酸和酚类化合物等营养品质成分的空间代谢组学方法,实现大蒜中营养品质成分的空间可视化,明确特征品质成分在大蒜中的时空分布特征。吉林农业大学刘回民教授在报告中分享了玉米黄素改善代谢类疾病的分子机制。湖北工业大学吴茜教授/副系主任在报告中,从“加工-消化-吸收-毒性”全链条系统阐明原花青素对AGEs形成的抑制作用及机制,为解决AGEs潜在食品安全问题提供新思路,也为莲的高值化利用开辟新途径。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副主任曾峰副教授在报告中,通过实验向我们详细阐释了银耳多糖的免疫调节机制研究。南京农业大学赵雪副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绿色制备的高负载肌原纤维蛋白-木犀草素复合体的体外胃肠道消化行为及生物利用度的研究。华中农业大学侯焘副教授分享了硒锌生物强化及其抗衰老功能及机制研究。青岛农业大学副教授/平台负责人彭传涛通过抑制/吸附通过抑制/吸附幽门螺旋杆菌实验和动物实验验证,总结出后生元Postbiocare修复胃黏膜损伤机制研究。江西中医药大学董欢欢副教授在报告中系统评价了粉葛抗性淀粉改善增龄性糖脂代谢、抗炎、厚肠止泻的作用机制,阐述了粉葛抗性淀粉改善老年人机能减退的效应评价及产品开发。天津中医药大学冯心池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通过实验数据向我们介绍了食药同源中药积雪草的降糖调脂作用研究。东北林业大学贾铭杰博士在报告中阐述了药食同源植物改善骨质疏松症的物质基础及效用评价。
来源:食品伙伴网食品研发创新服务中心,图片来源:创客贴会员。
提醒:文章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欢迎留言指正和交流。且读者不应该在缺乏具体的专业建议的情况下,擅自根据文章内容采取行动,因此导致的损失,本运营方不负责。如文章涉及侵权或不愿我平台发布,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