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资讯 >

从良之隆展会看预制食材:品类战略、地域特色和差异化创新如何重塑产业格局?

发布日期:2025-04-07  
核心提示:2025年3月28日至31日,良之隆·第十三届中国食材电商节在武汉盛大举办。展会现场人潮涌动,热闹非凡,来自全国各地乃至全球的5500余家参展商齐聚一堂,带来了琳琅满目的预制食材产品。
  2025年3月28日至31日,良之隆·第十三届中国食材电商节在武汉盛大举办。展会现场人潮涌动,热闹非凡,来自全国各地乃至全球的5500余家参展商齐聚一堂,带来了琳琅满目的预制食材产品。
 
  这场盛会不仅是预制食材行业的一次产品展示盛宴,更是一个揭示行业未来发展核心趋势的重要平台,从品类战略、地域特色和差异化创新三个维度,为从业者们点亮了前行的方向。
 
  01、品类垂直深耕:大单品模式成企业突围核心战略
 
  在当今预制食材行业,同质化竞争愈发激烈,聚焦大单品逐渐成为企业构建差异化壁垒、突出重围的关键路径。
 
  本届展会上,一踏入场馆,便能强烈感受到头部企业对单品爆款策略的重视。不少展位上都醒目地印有“销量第一”、“行业首创”、“品类冠军”等信息,这些亮眼的标识从视觉上强势占据了观众的注意力。在逛展过程中,我们发现,企业聚焦的品类越发细分,对产品的打磨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极致程度。
 
  在特色风味方面,澄明七个番茄专注于番茄复合调味品,在番茄风味的深度挖掘上不断发力。顺水椒麻料则聚焦椒麻味型复合酱料,将传统的椒麻风味与现代工艺相结合,研发出一系列适合不同菜品使用的酱料产品。极味悦致力于成为葱香风味的传播者,开发出多种以葱香为特色的复合酱料。
 
  在特色食材方面,企业同样下足了功夫。集菜工坊专注耙豌豆等豆类制品研制,深入挖掘豌豆的潜力。田源程以牛蛙为原料,深入研发小酥蛙、免浆牛蛙、牛蛙串串系列产品。
 
  这些企业通过聚焦大单品,对产品进行深度的垂直深耕,不仅在市场上树立了独特的品牌形象,也在消费者心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成为行业内品类垂直深耕的典范。
 
  02、地方特色崛起:地域风味与食材IP化驱动新增长
 
  随着社会的发展,消费者对文化认同感的追求愈发强烈,这种心理诉求也深刻影响着预制菜行业的发展。在良之隆展会上,地方特色风味与食材成为预制菜创新的重要方向,三大现象凸显了这一显著趋势。
 
  区域食材IP化

       武汉“热干面”、潮汕“牛肉丸”、柳州“螺蛳粉”等地标性产品在展会上备受瞩目。这些原本局限于当地的街头小吃,如今通过标准化工艺升级,成功从地方走向全国,实现了从传统小吃到全国流通预制商品的华丽蜕变。它们在保留传统风味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型加工方式,以适应不同地区消费者的需求。
 
  同时,地方特色食材也借助预制菜的东风打出了知名度。湖北仙桃黄鳝、当涂螃蟹、云南西双版纳菩提南瓜、恩施小土豆等特色食材,借鉴传统烹饪方式及传统食材的发展路径,依靠预制菜的广泛传播,从地方特产逐渐成为全国消费者熟知的食材。它们通过精心的品牌打造和市场推广,将地域特色与食材优势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地域食材IP。
 
  民族餐饮工业化

       云南菌菇、水果,西藏牦牛肉、新疆大盘鸡等边疆特色食材,曾经由于地域偏远、运输困难等原因,难以进入大众市场。但如今,借助先进的冷链技术与中央厨房模式,这些食材成功突破了地域限制。
 
  在预制菜研发过程中,地方特色风味为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这些民族餐饮的工业化产品,在与传统食材的碰撞中,为预制菜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助力行业打破同质化困局。
 
  乡村振兴联动

       展会特意设立了“城市地标食材馆”与“乡村振兴专区”,为地方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品提供了展示平台。像潜江小龙虾、宁夏滩羊肉、湖南腊肉等地方特色农产品,通过“政府+企业+农户”模式,实现了区域经济与预制产业的深度融合。
 
  一方面,它满足了消费者对“舌尖上的乡愁”的情感需求,让远离家乡的人能够通过预制菜品尝到家乡的味道,慰藉思乡之情。另一方面,也为中小型企业提供了避开头部竞争的差异化赛道。
 
  中小型企业可以充分挖掘本地特色食材和风味,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预制菜产品,在市场上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发展之路。
 
  03、食材百花齐放:技术赋能破解同质化困局
 
  预制菜行业长期以来面临着“口味雷同、品类单一”的痛点,严重制约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面对这一困境,不少企业在良之隆展会上另辟蹊径,尝试通过小众食材进行创新,呈现出三大破局路径。
 
  原料创新
 
  近两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树立大食物观”的概念被反复提及,这使得食材的边界不断拓展。从深海到森林,各种新奇的食材纷纷进入人们的视野。除了传统的畜禽类食材,来源于当地的特色食材开始崭露头角。
 
  例如东北地区的梅花鹿,以往很少被广泛应用于预制食材领域。去年底匠造食品举办了“吉菜餐饮好食材小炒鹿肉研创邀请赛”,通过邀请众多厨师参与研发,探索鹿肉在预制菜中的多种使用场景,为鹿肉的开发利用开辟了新的道路。
 
  青岛康大食品也已经开发出覆盖生鲜、熟肉制品等多品类的兔肉产品,并且这些产品覆盖生调预制、冷冻熟制烧烤、凉菜冷吃等餐饮及休闲场景,让兔肉这种小众食材逐渐走向大众市场。
 
  配角主角化
 
  鸡爪、猪蹄、肥肠、牛杂、鸡架、鸭血等肉类副产物,过去常常作为小吃或配菜出现在餐桌上,扮演着配角的角色。然而在良之隆展会上,它们却凭借各自的特点成为了主角。
 
  胖嘟嘟肥肠以“干净卫生”为卖点,打出“肥肠洗六遍,洗得比脸净”的宣传口号,通过对肥肠清洗工艺的严格把控,消除了消费者对肥肠卫生问题的担忧,让肥肠成为预制菜中的热门产品。
 
  盛京记忆五香大鸡架脱胎于东北传统小吃沈阳鸡架,对鸡架的制作工艺进行改良,使其在预制状态下依然能保持独特的风味,深受消费者喜爱。
 
  巧丫巧在鸭血产品中添加天然椰粉,创新了鸭血的口味,同时积极探索卤味鸭血的创新应用,为鸭血产品开拓了新的市场空间。
 
  03、结语
 
  良之隆展会宛如一面多棱镜,全方位地折射出预制食材行业从粗放扩张向精细化运营的转型过程。
 
  大单品模式犹如坚固的壁垒,为企业构筑起强大的竞争护城河;地方特色则如同一片广阔的增量蓝海,为行业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而技术驱动的食材创新更是打破了长期以来的同质化僵局,让行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展望未来,随着消费分层的加剧与技术迭代的加速,预制食材行业必将进入“垂直深耕+全域创新”的新阶段。消费者需求将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这就要求企业在品类上继续深耕细作,在特色上不断挖掘拓展,在创新上持续发力突破。
 
来源:食品伙伴网食品研发创新服务中心,图片来源:创客贴会员。
提醒:文章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欢迎留言指正和交流。且读者不应该在缺乏具体的专业建议的情况下,擅自根据文章内容采取行动,因此导致的损失,本运营方不负责。如文章涉及侵权或不愿我平台发布,请联系处理。
 
 
研发客服
食品研发与生产
研发公众号
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