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资讯 >健康瘦身新风尚:药食同源引领体重管理市场新潮流! >

健康瘦身新风尚:药食同源引领体重管理市场新潮流!

发布日期:2025-04-28  
核心提示:  肥胖已经成为影响全球人类生命健康的一种重要疾病。超重肥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部分癌症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肥胖已经成为影响全球人类生命健康的一种重要疾病。超重肥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部分癌症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已成为危害群众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2025世界肥胖地图》预测2030年,中国成人超重/肥胖人数将达到5.1504亿。
 
  在国家卫健委发起的“体重管理年”行动推动下,体重管理赛道迎来爆发式增长。而在这场健康革命中,药食同源物质凭借“食养结合”的天然优势,正成为破解难题的新答案。
 
  01、食养有道,体重管理方向的药食同源原料
 
  药食同源物质兼具食品的普适性和中药材的调理功能。在体重管理中,他们主要通过抑制脂肪吸收、调节代谢与炎症、增强饱腹感等来发挥作用。在药食同源市场中,阿胶、人参等为热门成分主导市场,茯苓、荷叶、酸枣仁等小众成分崭露头角。
 
  荷叶
 
  荷叶中富含生物碱类物质,其降脂减肥功效一直被认可。明代戴元礼的《秘传证治要诀》记载:“荷叶服之,令人瘦劣”。现代研究也显示,荷叶能有效降低血脂水平,抑制体质量增长,预防高血脂、高血糖和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1]。
 
  桑叶
 
  桑叶富含生物碱、多酚、黄酮、多糖等生物活性物质。应用在体重管理方向,其有效成分DNJ(1-脱氧野尻霉素)发挥重要作用,DNJ能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减缓碳水化合物分解,减少血糖波动,通过能量摄入控制间接管理体重。关于桑叶的研究多集中在降血糖及其机理方面,也有少数关于其影响脂代谢的研究。一项桑叶水提物对肥胖症大鼠脂代谢及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显示,桑叶水提物各剂量组均能使肥胖大鼠的体重减轻、Lee’s 指数降低、脂体比减小,以及肝脏脂肪性病变减轻,说明桑叶水提物 能减少肥胖症大鼠体内的脂肪堆积[2]。吴雯等人研究了桑叶提取物对食源性肥胖大鼠的减肥作用及机制,研究发现模型组大鼠白色脂肪组织中p-AMPKα 蛋白水平降低,PPARγ,C/EBPα 蛋白水平及LPL水平升高;给予桑叶提取物13周后,2个剂量组大鼠白色脂肪组织中p-AMPKα蛋白水平均升高,PPARγ,C/EBPα 蛋白水平及 LPL 水平均降低。HE染色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 睾周脂肪细胞的体积显著性增加,而连续给予桑叶提取物13周后2个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大鼠睾周脂肪细胞的大小。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升高 脂肪组织中p-AMPKα,降低PPARγ,C/EBPα及LPL等脂肪细胞关键转录因子的表达,抑制脂肪细胞的分化,减少脂肪细胞的大小,从而减少脂肪的聚集达到减肥的效果[3]。
 
  灵芝
 
  2000年韩国忠北大学、庆北大学等在《nutrients》上联合发表研究报告,通过实验证明了灵芝能够调节身体代谢,降低高脂饮食引发的肥胖危机。灵芝能够激活AMPK(AMPK是生物能量代谢调节的关键分子)。灵芝增强了AMPK活性,从而有效预防肥胖,达到减少体重增加的战略目标。研究报告还表明灵芝能够帮助减轻高血脂、高血糖和胰岛素阻抗的问题[4]。2018年时,南韩庆尚大学也曾在《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上发表一篇论文证实了灵芝具有降糖、减脂、护肝的作用[5]。
 
  山楂
 
  一项红曲霉发酵药食同源山楂与小米混合物对肥胖和高脂血症的生物转化作用的研究显示,红曲霉发酵药食同源混合物具有显著的抗肥胖和降脂作用,为多功能食品的开发提供了重要参考。通过发酵技术提升山楂的功能性,这一研究为开发新型抗肥胖功能食品提供了新思路,也突显了传统食品现代化的应用价值[6]。
 
  覆盆子
 
  一项了覆盆子多糖(RP)对肥胖和炎症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显示,RP干预显著抑制高脂饮食(HFD)诱导的小鼠体重增加、高脂血症、炎症及脂肪堆积,同时改善肠道菌群失调,促进短链脂肪酸(SCFAs)生成,维持肠道屏障完整性,并预防代谢性内毒素血症(表现为降低脂多糖水平和增加紧密连接蛋白表达)。此外,RP处理可增强肠道屏障功能。覆盆子多糖有很大潜力用于肥胖治疗,有望作为一种新型益生元,为体重管理和炎症控制提供天然补充剂选择[7]。
 
  02、市场爆发:药食同源产品的创新趋势
 
  据Coherent Market Insights市场数据显示,预计2027年,全球体重管理相关的市场规模将超2942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7.1%。据Euromonitor数据统计,中国体重管理市场在2020年达137亿元,预计到2025年,体重管理市场规模将达到215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9.4%。药食同源产品凭借安全、天然的标签,成为消费者新宠。
 
  保健食品是目前食品领域唯一有“减肥”功能声称的品类。当前,减肥类保健食品中使用的主要原料有荷叶、决明子、左旋肉碱、荷叶提取物、泽泻、山楂、茯苓、绿茶、绞股蓝、左旋肉碱酒石酸盐、魔芋、茶多酚等。
 
  南京同仁堂黄金海岸清源胶囊是保健食品,保健功能为减肥,主要原料有魔芋粉、何首乌、泽泻、荷叶、珍珠粉、葡萄籽提取物。
 
  仁和海利斯唯左旋肉碱荷叶茯苓胶囊是保健食品,保健功能为减肥,主要原料有左旋肉碱酒石酸盐、荷叶提取物、决明子提取物、茯苓提取物、泽泻提取物。
 
  (1)复配高认知成分,打造差异化产品。将药食同源原料与体重管理方向的功能原料如白芸豆、益生菌等成分复配,创新开发差异化新品。
 
  (2)融入日常饮食,实现“隐形管理”。当前,功能食品零食化的趋势愈发明显。将药食同源融入日常生活场景,打造各式中式养生小零食也将是备受年轻人追捧的防线。
 
  (3)技术赋能。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融入产品开发中,打造定制化的个性健康解决方案。
 
  03、挑战与未来:如何让“蓝海”更可持续?
 
  药食同源在体重管理中潜力巨大,但仍面临一些挑战,未来如何破局呢?
 
  原料合规性:以药食同源为主要原料研发保健食品和功能食品等,应符合食品安全法的要求,应从法律规定、加工工艺、质量标准及体系、风险因素控制等要求去研究,而不是仅仅依靠古文献记载。此外,部分药食同源产品因法规限制无法明确标注功能,导致消费者选择困难,所以,如何建立食药物质健康声称,并建立相应的食品控制体系等,也是未来的必经之路。
 
  产品配方的合理性:在药食同源产品研发过程中,应当以中医学理论为准则,合理选择相关药食同源原料,既要注意对古代本草及医籍记载的性味归经及功效进行总结,遵循配伍原则,亦要与现代生理功效和营养学建立关联。运用辨证论治、体质学说和五行学说等,提高中药保健产品的养生效果,才能使大健康产业下的药食同源产品的配方更具有合理性[8]。
 
  产品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目前存在产品制备工艺落后、质量控制方法简单、功能因子不明确,功效不明显等问题。加强功能食品的功效因子与营养因子的基础研究,建立技术壁垒,提高产品质量和生命周期。
 
  同质化竞争:多数产品仍以代用茶为主,剂型和配方创新不足。未来,"个性化营养"将成为产业升级的核心趋势。随着精准健康理念的普及,"一种配方适配万人"的粗放模式正被淘汰。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个性化营养市场规模为82亿美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164亿美元,而中国市场将以17.8%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领跑。这一变革背后,是消费者对"量身定制"健康方案的迫切需求—通过AI智能算法分析用户代谢特征、肠道菌群等生物标记物,可动态优化产品配方;结合3D打印、微囊化等技术,还能实现营养素的精准控释等等。
 
  产品营销:在体重管理消费诉求的刺激下,各类控体产品不断涌现,体重管理市场前景广阔。但也要正视当前体重管理市场面临的诸如行业准入门槛低、市场乱象频发、夸大宣传、消费者质疑等问题,无法真正解决消费者的痛点,加之过度营销及无效内卷更是扰乱了市场环境。唯有深入洞察市场趋势,真正了解消费者需求,从原料到产品严把质量关,科学严谨地做好产品功效验证,才能差异化创新打造使消费者信赖的好产品。
 
  药食同源的崛起,不仅是传统智慧的复兴,更是现代健康需求的必然选择。从荷叶茶到灵芝胶囊,从AI筛选到菌群调控,这场体重管理的变革正朝着更科学、更个性化的方向迈进。未来,唯有将质量、创新、教育结合,诸如建立覆盖药食同源物质的DNA条形码鉴定标准,开发适配不同人群的精准营养干预方案,并通过“社区食养工坊”等场景推动科学认知普及等等,才能让“食养之道”真正融入大众生活,助力健康中国2030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范婷婷,法鲁克,方芳,等.荷叶总生物碱降脂减肥作用的体内外试验[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3(2):141-148.
2.吴雯,梁凯伦,陈波,等.桑叶提取物对食源性肥胖大鼠的减肥作用及机制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7,42(09):1757-1761.DOI:10.19540/j.cnki.cjcmm.2017.0069.
3.马珂,喻 凯,何雨轩,等.桑叶水提物对肥胖症大鼠脂代谢及肠道菌群的影响。华西药学杂志[J],2019,34(3) ∶249-252.
4.灵芝提取物通过增强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的AMPK活化来降低胰岛素抵抗《nutrients》2020.10.30.
5.灵芝通过上调肝脏中的能量代谢酶来改善非酒精性脂肪变性《nutrients》2018.06.15.
6.Xue Dong,Yongchao Cai,Hui Liao,et al.Biological transformation ofmedicine and food homologyhawthorn with Monascus ruber toenhance lipid-lowering function. Food Bioscience.
7.Yuzhe Huang ,jingjing Hu,Qijun xia ,et al.Amelioration of obesity andinflammation by polysaccharidefrom unripe fruits of raspberry viagut microbiota regul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Macromolecules.
8.程建明,薛峰,张云羽等.药食同源产品研发现状、技术关键与对策[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39(9).

来源:食品伙伴网食品研发创新服务中心,图片来源:创客贴会员。
提醒:文章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欢迎留言指正和交流。且读者不应该在缺乏具体的专业建议的情况下,擅自根据文章内容采取行动,因此导致的损失,本运营方不负责。如文章涉及侵权或不愿我平台发布,请联系处理。
 
 
研发客服
食品研发与生产
研发公众号
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