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颜值经济”与“大健康”双轮驱动下,消费者开始追逐“内外兼修”健康理念,传统食品与美妆的产业边界逐渐模糊消失,催生出“妆食同源”这一价值千亿的黄金赛道。本文从核心原料、新兴成分、传统草本植物创新三个方面,盘点妆食同源功能原料和产品。
01、核心原料
1、透明质酸—跨域融合的超级载体
作为实现“药妆食”三栖应用的明星成分,透明质酸的市场渗透率已达78%。其应用场景也正从传统的保湿修复向运动营养(关节健康)、情绪调节(GABA联用)等新领域延伸。
国际市场对玻尿酸的应用较早,其中日本是最早将玻尿酸纳入食品的国家(1996年批准),中国市场启动较晚,但市场庞大,加之女性觉醒带来的“她经济”,借助后发优势,玻尿酸食品近些年如雨后春笋般。头部食品饮料品牌当中伊利轻慕(安慕希玻尿酸牛奶)、蒙牛(水肌因玻尿酸牛奶)、光明(美の牛乳-玻尿酸)、斯维诗和万益蓝Wonderlab的GABA+透明质酸软糖、汤臣倍健的关节宝等肌肤保湿功能与其他功能相结合,辐射到功能性乳品、情绪食品、运动营养等细分领域。
传统玻尿酸原料企业也在利用自身技术优势转型中,相继推出to c的玻尿酸产品,布局未来市场,如华熙生物的“黑零”和“水肌泉”、福瑞达的玻小酸。黑零包含透明质酸咀嚼片、软糖、西洋参饮等产品;水肌泉定位为功能性饮用水,每瓶含83mg玻尿酸;玻小酸“可以喝的玻尿酸的”,借助电商平台和社媒网络大面积推广。
2、胶原蛋白肽—口服美容的黄金赛道
天猫国际数据显示,胶原蛋白类产品占据口服美容市场33%份额。产业升级呈现三大趋势:分子量精细化(500Da以下小肽占比提升至65%)、原料复合化(VC、虾青素协同增效)、形态便捷化(即饮型产品增速达120%)。资生堂最新临床研究证实,特定三肽组合可提升皮肤含水量31%,让消费者看到其在美容护肤方面的量化质变。
目前市场上,雅诗兰黛、兰蔻、YSL、赫莲娜黑绷带、资生堂、珀莱雅、可复美等国内外品牌的抗衰护肤品中都有胶原蛋白肽的身影。
作为功能原料应用在食品当中,胶原蛋白及其水解肽常以胶原蛋白饮和粉剂的形式出现,目前国际市场代表有Swisse斯维诗、日本Fancl、Myprotein等品牌,国内市场代表有五个女博士、汤臣倍健Yep磁感小粉瓶、华熙生物(美丽肌因胶原蛋白肽饮)、福瑞达伽美博士(活性胶原三肽弹性蛋白饮)等。此外蒙牛(新养道沁妍牛奶)、光明(美の牛乳-胶原蛋白肽)、娃哈哈(胶原蛋白肽AD钙奶)等食品企业都推出过胶原蛋白肽的产品。
3、虾青素—第四代抗氧革命的标杆
从消费洞察来看,虾青素产品凭借超500倍维E的抗氧化力,备受青睐,复购占比达58%,精准满足了女性对肌肤保养和身体机能提升的需求。
虾青素在食品饮料方面的应用涵盖功能性饮品、零食糖果、保健补充剂及水产衍生品。主流产品以抗氧化、运动恢复、护眼为卖点,如例如汤臣倍健的Yep磁感小粉瓶,每瓶含6000mg高浓度虾青素,复配胶原蛋白肽和玻尿酸,模拟真皮基质结构提升皮肤弹性,主打抗氧化抗衰;Myprotein胶原蛋白肽固体饮料,复配虾青素与电解质,增强耐力和恢复能力;Astaxin拜尔力虾青素软胶囊,适合抗氧化和护眼需求;康比特(CPT)雨生红球藻(虾青素)凝胶糖果以复合配方、活性高、纯植物萃取为卖点;嘉利达VERISOL? HST软糖,虾青素含量达33%,每日3颗即可满足抗氧化需求,兼具低糖特性等。
在美妆方面,雅诗兰黛、兰蔻、高丝、曼秀雷敦、珀莱雅、华熙生物等都推出了含虾青素产品。
目前微囊化技术将生物利用率提升至95%,雨生红球藻培养效率突破15g/m?/天,行业痛点正在被突破,虾青素未来作为功能性原料的成本更低,应用也更加广泛,市场广阔。
4、燕窝酸—母婴赛道的王者
作为“妆食双栖”的神经发育成分,燕窝酸可以促进婴儿神经发育,完美融合免疫调节与认知功能,还可以保湿、抗衰。随着食品行业的发展燕窝酸从传统即食燕窝扩展到功能饮料、零食、乳制品及口服美容品等领域,应用在婴幼儿奶粉、女性功能性口服液等,如伊利金领冠、君乐宝小旗才、燕之屋酸梅味即食燕窝饮品,无限极萃雅魅力白?燕窝酸饮、新希望乳业“即刻闪耀”功能性女性健康饮品、国际品牌Vida Glow燕窝酸产品等。
02、高潜力新兴成分
1、麦角硫因—抗衰赛道的黑马
麦角硫因在化妆品中已应用已非常广泛,雅诗兰黛及其旗下中高端品牌产品,伊丽莎白雅顿,珀莱雅等品牌都有它的身影。麦角硫因因其强大的抗氧化能力(抗氧化能力是辅酶Q10的30倍,同时抗糖化、抗光老化),加之生物合成路径优化,成本大幅下降,市场规模增长迅速,预计2025年全球市场规模将突破5亿美元。Swisse细胞新生瓶、仅三生物麦角硫因胶囊、OULF麦角硫因小金砖、BeyondNature蓓养乐胶囊等产品。
随着成本下降,产品开增多,麦角硫因这一黑马“妆食同源”功能原料,迈步走向大众市场。
2、PQQ—多企业创新布局
PQQ 在食品和化妆品领域都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在食品端,汤臣倍健 、娃哈哈、湘普诺康、PUVITAS PQQ等企业推出 PQQ 泡腾片、液态饮主打线粒体激活与抗衰功能;在美妆应用端,欧莱雅、自然堂、麦吉丽等品牌都有产品应用燕窝酸。
PQQ其线粒体靶向的抗衰机制,使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预防领域潜力巨大,日本已批准PQQ用于改善认知功能,未来可在老年健康领域发挥重大作用。
3、神经酰胺—屏障修护的科技密码
作为“妆食同源” 领域中备受瞩目的成分,神经酰胺在食品和美妆行业均有重要应用:
在食品领域的应用:神经酰胺在食品领域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尤其是在日本,已广泛用于饮料、果冻、酸奶等产品。比如日本Oryza Ceramide 饮品、明治珍爱系列(日本)、日本 Oryza Ceramide 系列饮品、AFC Ceramide GOLD 饮品等。
国内企业多采用跨境或复配形式布局,如华熙生物“玻尿酸 + 神经酰胺” 饮品、伊利欣活中老年奶粉、光明致优发酵乳、Wonderlab 软糖的 “玻尿酸 + 神经酰胺 + 维生素 C” 组合等。
这些食品产品通过添加神经酰胺,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种从内部补充营养、改善皮肤状态的方式。
在美妆领域的应用:神经酰胺是一种对皮肤健康至关重要的成分适用于皮肤敏感婴儿,能有效增强皮肤屏障。许多品牌将神经酰胺应用于护肤品中,如欧莱雅、雅漾、春雨、理肤泉、芙丽芳丝、兰芝等品牌,都有产品将神经酰胺作为核心成分,用于提升产品的保湿和修复功效。
4、NMN
目前,作为食品原料的定位及安全性尚不明确,在不同国家有不同政策。其中日本、加拿大政策较为宽松,允许其作为保健食品生产销售。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在2022年NMN划出膳食补充剂,转作为药品研究,并收回了此前给予的新膳食成分许可审批,含NMN成分的膳食补充剂产品在美国市场下架。但在2024年11月,联邦法院ruling要求FDA暂时对NMN补充剂的执法行动,并要求其处理天然产品协会(NPA)提出的公民请愿,恢复NMN作为膳食补充剂成分的地位。
在欧盟根据新食品法规,NMN被视为需要进行安全验证的新食品,若要在欧盟市场销售NMN补充剂,需要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对该物质进行评估。
在中国尽管NMN可通过跨境电商渠道进口,但不能在国内进行生产和经营,也不能宣传其具有特定的保健功能。
未来NMN需要接受更多安全验证,获取更多安全数据的支撑。
5、小球藻:绿色科技的载体
小球藻富含β-葡聚糖和ω-3脂肪酸,可以修复受损细胞、延缓皮肤衰老。兰蔻王牌产品菁纯粉底液、雅诗兰黛、SK-II、德玛贝尔等品牌开发了添加小球藻提取物的产品。
在食品品类中小球藻因高营养密度和排毒属性,常与低聚果糖、益生元等搭配,聚焦轻食代餐和慢性病辅助调理市场,汤臣倍健、Swisse、同仁堂、百健仕等都有添加小球藻类相关产品。
03、传统草本与现代科技结合类
传统草本在“妆食同源”领域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广阔的发展潜力,有千年中医验证理论支持,它更容易获得消费者的接受和认可,在通过现代化的创新路径,传统草本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1、银耳多糖—植物基成分的逆袭
银耳多糖是从银耳中提取的一种生物活性物质,在食品和化妆品领域应用广泛。它不仅具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生理功能,还因其独特的化学结构和物理性质,为产品带来了良好的效果。
市场上部分即食银耳羹,以银耳多糖为主要卖点,因其方便食用的特点,受到众多消费者的喜爱。这些即食羹品保留了银耳的营养成分,为忙碌的现代人提供了便捷的滋补选择。同时随着食品技术创新,其被广泛应用于固体饮料、保健饮品,如:诺斯贝的银耳多糖胶原三肽、安发生物的沛姿·银耳多糖谷物蛋白固体饮料、朗生医药的朗樽樽银耳多糖植物饮、辉文生物(与三井物产合作开发的保健品和面包改良剂均含银耳多糖)、pacpac 左旋肉碱红参咖啡等。
银耳多糖的保湿性能超越透明质酸,锁水能力达490倍,被称为 “植物玻尿酸”。佰草集、本草相宜、大宝、悦诗风吟、olay 等众多品牌都将其应用于护肤品中,为肌肤补充水分,改善皮肤纹理度,降低皮肤粗糙度和增加皮肤弹性。
2、阿胶—破圈年轻化的典范
10年前爆火的《甄嬛传》将从阿胶带入年轻人的视野,那时的阿胶产品大都是膏体的形式,随着食品科学技术的发展,其主要营养成分阿胶胶原蛋白提取和应用,阿胶产品形式多样化、功能多样化,在内服外养的妆食同源赛道独领风骚。
从市场来看,近些年阿胶的应用从传统糕点涉猎到新茶饮、咖啡、即食滋补品。同时借助跨界联名热潮如奈雪的茶× 东阿阿胶联名系列、正官庄×东阿阿胶联名产品等,打开年轻人市场。企业也在辅料口味创新方面下足功夫,如玫瑰阿胶,燕窝阿胶。
同时企业也在技术创新发力,在保留古法的工艺上探索减糖技术,如同仁堂、东阿阿胶、桃花姬、福牌等品牌都推出自己的减糖健康产品。在妆食同源的概念兴起时,阿胶企业也利用自身背景,切入美妆领域,如东阿阿胶的“桃花润”,利用其医药背景背书,探索“温和养肤”和“充满血气美”的养生哲学。
3、番茄红素
番茄作为最常见的食物,其富含的番茄红素,可以美白、祛斑、抵御紫外线、内服外用均可支持肌肤健康。统一、中粮等都有番茄汁饮料并以富含番茄红素为卖点;自然之宝、汤臣倍健也都开发了番茄红素类膳食保健品;日本富士旗下艾诗缇、安和等企业品牌则以直接添加番茄红素的产品来押宝消费者对“安全无害+功能型美妆”的需求,提前布局市场。
随着食品行业技术发展与创新,如合成生物学与精准营养技术等,可以利用现代科技解锁出超分子活性物、靶向微囊等创新形态,赋能盘活传统草本植物,实现妆食同源市场的跃迁。
04、产业挑战与进阶之路
在大健康产业蓬勃发展的当下,普通食品正朝着功能化方向转型,功能食品也日益走向大众市场。“妆食同源”必将蓬勃发展,不在拘泥于细分赛道。不过,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挑战。
1. 功效信任危机
目前,口服美容产品市场存在一个明显问题:市场鱼龙混杂,不少品牌过度依赖营销宣传,陷入「概念狂欢」:胶原蛋白肽吸收率存疑、燕窝酸功效数据模糊、企业夸大宣称「7天淡纹」等乱象频发。
解决方案:数据说话,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公开原料纯度、生物利用度、临床功效数据。
2. 技术转化鸿沟
从实验室里的科研成果,到消费者手中的产品,中间还隔着一道不小的鸿沟。
解决方案: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参考发达市场成功经验,建立原料数据库和快速审批通道,让好原料更快地投入生产。同时,聚焦纳米包埋、肠道缓释、生物利用度提升等关键技术,打破技术瓶颈,让高校、科研机构的创新成果,能快速转化为市场上受欢迎的产品。
05、结语
在大健康“食”代背景下,可见在“妆食同源”的未来,曾经单纯依赖原料竞争的时代已逝。企业若想抢占未来制高点,需聚焦复合配方创新、个性化定制的动态配方与系统解决方案,并用严谨验证体系确保产品功效,拥抱AI技术、精准营销提升全流程效率,将“吃出美丽”的营销叙事转化为消费者能感知到的消费价值。
来源:食品伙伴网食品研发创新服务中心,图片来源:创客贴会员。
提醒:文章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欢迎留言指正和交流。且读者不应该在缺乏具体的专业建议的情况下,擅自根据文章内容采取行动,因此导致的损失,本运营方不负责。如文章涉及侵权或不愿我平台发布,请联系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