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这些预制菜的产业链已然完备?是否还有新的增长点?或者对于一般的潜在进入者,还有哪些机会?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
1、预制菜前端“看市场吃饭”
首先,对于我国预制菜企业而言,肉类原材料价格对于预制菜影响颇大,可以说直接影响预制菜市场大部分价格走向,并且肉类价格的波动也较为明显,因此可以这么说,得“肉类价格稳定”的预制菜可以“笑傲江湖”。
首先来看看去年我国肉类原料的价格波动,毕竟要见微知著。
2022年牛肉价格前期稳中有涨,目前而言保障牛肉自给率在85%,因此大量引进了进口牛肉,有专家称牛肉价格在未来将会略微下降,后期趋于稳定。
2022年伊始,猪肉价格由于受到进口廉价猪肉的影响,价格在持续走低,由于猪肉价格下降明显,2022年预制菜出现了大量猪肉产品,且销量增长的现象。
但,已经有政策出台扶持猪肉市场,未来价格已然回暖。同时,有报告称2023年后猪肉价格上行的概率很大。
因为权重与话语权,肉制品企业已经在布局预制菜后端了例如正邦食品从上游延展至下游,其拳头产品猪排、酥肉、酱卤等,且供产销布局完整。
同时有报告显示,2023年以后水产价格有稳中略涨趋势,目前我国水产价格较为稳定,因为我国水产生产地域分布较广,供给和需求均趋于稳定,进出口对于国内市场价格影响不大。
尽管水产市场近几年出现了滞销现象,但是由于稳定需求,并不会给国内水产市场价格带来很大影响。例如大湖股份产品主要是水产养殖类原产品,有包装小鲫鱼,在产业链中扮演上游角色。
而原材料里面的粮食和蔬菜价格相对稳定,调料品有时会小幅震荡,因此,蔬菜和调味料这类企业暂未大量向中游延伸。
粮食方面,他们对于预制菜行业影响不大,其影响不及肉类大,这类上游企业暂时未出现大量向中游延伸的趋势,但我们熟悉的正大食品是例外,它是集上游业务和中游业务于一体的企业,其预制菜产品包括蒸饺、烧卖、方便餐等,主要优势是供产销一体化。
网聚资本副总裁、赋能型产业投资人陈小龙表示,多年来餐饮产业链的发展,加上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目前预制菜的上游供应商供大于求,产能实际上是过剩的。
2、预制菜“中端”承上启下
细细剖析,预制菜中游企业有一些预先处理过的为农产品冷冻后,运输到B端的,特别是餐饮快餐品牌,那么这时候的中游多为经销商、农贸市场、直销或者网店,同时为了加强自身说服力,多数产品采取可溯源二维码,保障产品安全和质量,且这些中游企业大多涉及供应链服务,物流优势明显,品牌本身的打造能力不足,对于下游消费者把握力不足,分销手段较为单一。
同时,大部分B端市场对于中游的忠诚度较固定,而中游品牌方对这类B端输出的产品更有针对性,越来越多的餐饮业为了减少成本选择预制菜产品,未来预制菜被B端市场越来越追捧,B端市场分类以及占比预制菜有利于减少餐饮业的成本。
预制菜中游企业有C端的线上渠道、经销商个网店为等等,优势是产品丰富,专业度高,劣势是大多数企业较小,并且品质监控存在问题,工厂自动化程度不高。
预制菜中游企业有提供商超的,优点是产品标准化、模式化程度高,渠道分销能力较强,容易出现爆品,劣势是产品无法定制化,增加新的产品较难,客户太具有针对性。
预制菜中游企业有依托饭店品牌的,给老字号餐饮店提供定制化产品,优点是更能把握住消费者,劣势是渠道能力较弱,运营成本较高,产品单价居高不下。
同时,大多预制菜企业上中下游双向渗透的想法。
首先是下游,因为预制菜品牌企业深深依赖中游冷链物流,因此多数预制菜下游头部企业已经在自建运输网络,而得益于冷链完备,企业预制菜销售量喜人。
展开讲,自建供应链已经是大势所趋,例如,在重庆目前比较火的单品酸菜鱼、毛血旺、万州烤鱼、鱼香肉丝、小酥肉等,在线下的餐饮门店是很成熟的供应,并且大部分厂家口味都不错,引得纷纷前来求购定制。
因此,加上政府对预制菜的大力支持,同时提供基础建设,而对于预制菜“店”只需要跑出一个一个“买卖”闭环就可以,重庆有专门做预制菜中端的企业。
虽然上游农产品企业到中游优势不明显,但架不住上游农企规模大,因此也有自建运输的能力。
我们建议预制菜中游企业,认真吃透C端市场需求,了解下游市场偏好,做到线上线下渠道一体化,利用大数据优势,改善产品属性,克服销售渠道单一,夯实冷链系统,适当的时候,可以做自有品牌,而不是贴牌生产,从渠道营销转向品牌营销。
3、预制菜下游井喷
而在2022年,我国预制菜企业下游企业,可以称作预制菜品牌企业在B端与C端同时放量,不止大量餐饮企业为了控制成本选择预制菜,大部分上班族、宝妈们在日常生活的忙碌之下,也不得不求助预制菜。
C端放量的原因还有,因为工作、生活繁忙,中产阶级亲自“买洗煮”已经很难了,除去早餐,绝大部分“上班族”的中餐与晚餐都要依靠堂食和外卖。
而2020年到2022年,堂食,外卖这类延迟性较高的食品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于当下消费者的需求,因此“美味”“健康”“便捷”的预制菜便成为绝大多数家庭餐桌上的首选。
同时,相较于外卖,部分冷冻预制菜产品已经越来越受到欢迎,预计未来C端消费规模将会上涨。
C端放量的原因还有,2022年后,预制菜“出圈”,与其借势“宅家经济”迅速打开C端市场分不开。
几乎是一夜之间,很多消费者发现迅速预制菜覆盖了商超、便利店、农贸市场、社区团购等众多与餐桌消费密切相关的渠道。
C端放量的原因还有,预制菜越来越丰富,例如,河南预制菜企业也拿出了炒饭、红烧黄河大鲤鱼、焖罐肉、汉鹅块等特色菜品,抢占消费者预制菜需求。
C端放量的原因还有,除了直面消费者的零售终端市场外,品牌预制菜在以连锁餐饮企业为代表的B端需求也非常旺盛,河南预制菜企业积极与餐饮企业合作,通过预制菜实现餐饮经营的成本和效率最优。
而在资本方面,眉州东坡旗下的王家渡食品、珍味小梅园、三餐有料等新兴的预制菜品牌均获得了融资。
今年,瑞幸咖啡创始人陆正耀也踏入了预制菜赛道,推出“舌尖工坊”项目。
事实上,在市场和资本的双轮驱动下,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盒马、美团等行业头部企业纷纷布局预制菜赛道。
元气森林就是其中之一,消费者了解到的元气森林是它的日系画风下的无糖气泡水,没想到霸占便利店的饮料巨头居然也想在预制菜赛道上分一杯羹,预制菜品牌“麦子妈”就收获元气森林战略投资,麦子妈成立于2016年,sku有水煮牛肉,糖醋里脊,酸菜鱼等偏大众菜品。
同时,在配套方面,西南供应链中心的启动有望加速对西南省市的流通配送速度,通过自建供应链及供应链中心自设的中央厨房工厂,因此,盒马对预制菜的布局也有望继续加速。盒马全国央厨负责人黄海飞对记者说:未来有希望70%的熟食产品是通过自有中央厨房产出,半成品菜的比例则希望达到100%,面食制品等的比例也希望达到70%至80%左右。
但是同时要注意,预制菜本身几乎没有任何大众基础,因此很多新品牌,是从做一个认知度高、快销的大爆品起家。预制菜需要高频次的复购,但人们不可能天天只吃一款菜品,品牌就需要持续创新,不断迭代和替换产品种类,大SKU的组合能力也只有上游能力强的企业承受得住。叮叮懒人菜的合伙人林郑焕就曾说过,叮叮内部对季节性网红产品非常慎重,因为如果产品爆不了,内部消耗会非常大。
结尾
总而言之,预制菜上中下游各司其职,上游重价格,中游重传输流畅和品牌价值,下游重宣发,品牌效应,影响力,口碑。
总之,“进口货”企业还有机会。要么做品牌,要么做渠道,反正都不会是赢家通吃的赛道,毕竟再好吃,再爱吃,一个顾客也没办法天天盯着一个牌子或者一个味道吃,所以大鱼有大鱼的走法,小鱼有小鱼的活法,在预制菜的市场上,哪怕是夫妻店都可以做一个模块,有味道的出味道,有场地的出场地,有品牌的出品牌,热热闹闹,宛如一个商业的集市,而这是集市就是“我国味道”。
筷农提出:预制菜产业发展壮大,需要打造预制菜产业集,产业园整体解决方案,围绕“1+1+9+N”战略规划打造预制菜产业园综合服务平台,1个门户:预制菜产业园门户,1个中心:预制菜产业大数据中心,9个服务:产业互联网、预制菜生产管理、直播管理、冷库管理、物流配送管理、食安检测溯源管理、园区管理、园区调度管理、供应链金融服务,N个品牌:多品牌入驻。
餐饮行业人士分析,预制菜发展面临着中长期强逻辑支撑,短期来看,中餐标准化浪潮来袭,推动预制菜站上风口。
我国不会像日本那样出现预制菜巨头,只因杀入预制菜企业足够多,且我国菜系众多。
但是不排除有“野蛮人”,而现在我国预制菜产业没有头部,也不会有头部,因为味蕾不专一,所以,好多企业都仍旧有机会。
文章来源: 预制菜时代,转载已获授权,图片来源:创客贴会员。
提醒:文章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欢迎留言指正和交流。且读者不应该在缺乏具体的专业建议的情况下,擅自根据文章内容采取行动,因此导致的损失,本运营方不负责。如文章涉及侵权或不愿我平台发布,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