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资讯 >

运动营养市场乘政策与需求东风,从细分赛道冲向千亿蓝海

发布日期:2025-03-06  
核心提示:  全球运动营养市场正经历结构性增长。据 QYResearch(恒州博智)的统计及预测,2023 年全球运动营养补充剂市场规模大约为 261
  全球运动营养市场正经历结构性增长。据 QYResearch(恒州博智)的统计及预测,2023 年全球运动营养补充剂市场规模大约为 261.36 亿美元,预计 2029 年将达到 418.36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 8.16%。地区层面来看,中国市场变化较快,2023 年市场规模为 861.43 百万美元,约占全球的 4.21%,预计 2030 年将达到 2,139.86 百万美元,届时全球占比将提升至 6.14%。
 
  中国运动营养食品市场同样增长迅速。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3 年中国运动营养食品市场规模达到 60 亿元,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23.25%,增速远超欧美市场。随着《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 年)》的深入推进,中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已提升至 37.2%。不断扩大的运动人群基数,正持续推动运动营养市场蓬勃发展。
 
  这一增长背后是消费需求的深刻变革。健康中国战略推动公共卫生观念从“疾病治疗”转向“健康管理”,运动与营养的结合成为核心议题。数据显示,2024 年上半年,运动营养类目在大健康行业中表现格外突出,同比增长 41.0%,成为大健康行业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之一。在社媒平台上,运动营养食品的声量同比增长超 100% ,天猫、抖音等主流电商平台的销售额年均增速超过 40%。从消费者画像来看,运动营养产品的消费主力军集中在 25-35 岁人群,占比高达 58%。其中,女性用户的增长速度尤为显著,减脂塑形与增肌需求呈现出并驾齐驱的态势,共同推动着市场需求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叠加消费升级的强大推力,促使运动营养赛道实现了华丽转身,从曾经仅服务于专业运动员的 “小众需求” 领域,逐步发展成为大众追求健康生活方式过程中的 “刚需标配”。
 
  01、运动营养趋势:功能细分、场景延伸与形态革新
 
  当前运动营养市场呈现三大趋势:功能精准化、产品生活化、形态便捷化。
 
  功能精准化:传统 “一刀切” 的蛋白粉、能量棒等产品,已难以满足消费者的多元需求。如今,市场已精准细分为增肌、耐力提升、运动恢复、体重管理四大场景。例如,针对女性运动人群的铁元素强化配方产品,能有效预防女性在运动中常见的缺铁性贫血问题;针对中老年群体的含有关节保护成分(如胶原蛋白肽)的产品,助力他们在运动时更好地呵护关节;而针对耐力训练人群的支链氨基酸(BCAA)产品,可有效缓解肌肉疲劳,提升运动表现。这些细分产品增速显著,正成为市场新的增长点。2024 年上半年,运动营养类目在大健康行业中表现格外突出,同比增长 41.0%,成为大健康行业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之一。天猫数据显示,2024 年细分功能产品销售额占比已达 70%,较 2020 年大幅提升 24 个百分点 。在社媒平台上,运动营养食品的声量同比增长超 100%,天猫、抖音等主流电商平台的销售额年均增速超过 40%。
 
  产品生活化:运动营养正突破“健身前后补充”的局限,向日常饮食渗透。乳企巨头伊利推出“运动蛋白水”,将乳清蛋白融入即饮饮料;零食品牌ffit8推出蛋白威化,主打“办公室健康加餐”。这类产品通过降低专业门槛,吸引非健身人群,2023年大众消费占比已从15%跃升至38%。
 
  形态便捷化:粉末剂型仍占主导(占比52%),但即食化、零食化产品增速迅猛。蛋白棒、能量胶、电解质软糖等品类年增长率超60%。例如,诺特兰德电解质水凭借便携条状包装,在抖音平台年销量突破500万件。未来,冻干技术、微胶囊包埋等创新工艺将进一步推动产品形态革新。
 
  02、运动营养热门原料:从传统蛋白到功能因子的技术跃迁
 
  运动营养原料的创新围绕“高效吸收”与“功能强化”展开,形成三大核心阵营:
 
  1. 蛋白质矩阵升级
 
  蛋白质矩阵不断升级,乳清蛋白依旧是运动营养市场的主流选择,不过植物蛋白(如豌豆蛋白、大豆蛋白、火麻仁蛋白等)的发展势头迅猛,增长显著。2024 年,在新推出的运动营养产品中,植物蛋白类新品占比提升至 32%,较 2023 年有了进一步增长。分离乳清蛋白(WPI)凭借其高纯度(80%-90%)以及低乳糖的特性,持续受到高端市场的青睐。在高端运动营养产品领域,分离乳清蛋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众多追求高品质、高吸收效率消费者的首选。此外,水解蛋白和多肽类原料由于其吸收效率相比普通蛋白质提升了 2-3 倍,在运动恢复类产品中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以 FIBOO 纯净蛋白粉为例,其采用 “乳清蛋白 + 大豆肽” 的复合配方,凭借出色的产品效果和良好的用户体验,复购率超行业均值 35%,充分体现了这类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受欢迎程度。
 
  2. 功能因子爆发
 
  肌酸:作为增肌领域“黄金成分”,一水肌酸市场规模年增45%。黑金肌酸粉通过纳米技术提升生物利用率,天猫旗舰店单品年销破亿元。
 
  牛磺酸与B族维生素:耐力类产品核心成分,可延缓中枢疲劳。日本明治“能量凝胶”通过添加维生素B1/B2,在马拉松人群渗透率达70%。
 
  植物活性物:人参皂苷、灵芝多糖等抗疲劳成分受捧。国内品牌“肌肉科技”推出含红景天提取物的耐力片,复购率同比提升58%。
 
  3. 跨界成分融合
 
  海洋生物成分(如牡蛎肽、磷虾油)与益生菌成为新增长点。康比特增肌粉添加1500亿灭活益生菌,兼顾肠道健康与蛋白质吸收;鱼油胶囊因抗炎功效,在运动恢复品类中占比提升至18%。
 
  03、从细分赛道冲向千亿蓝海的挑战与机遇
 
  尽管中国运动营养市场近年来增速迅猛,但在繁荣发展的背后,仍面临着一系列严峻挑战。
 
  从消费者认知维度来看,大众对运动营养产品的理解仍存在较大偏差。Euromonitor 数据显示,2023 年中国运动营养人均消费额相较于日本,仅达其五分之一。这一显著差距背后,折射出大众对运动营养产品的认知局限。多数消费者尚未清晰区分运动营养产品与普通保健食品,对运动营养产品针对不同运动场景、运动目标及个体身体状况的精准营养补充作用认识不足。例如,许多人不清楚耐力运动后需及时补充含电解质与碳水化合物的运动饮料,以维持体液平衡与快速供能;增肌人群也不了解优质蛋白质、肌酸等营养素在促进肌肉修复与生长方面的关键作用,导致运动营养产品的潜在消费需求未得到充分释放。
 
  产品同质化问题也成为市场进一步发展的阻碍。当下,国内约 80% 的品牌扎堆于蛋白粉赛道,产品在配方、功能宣称、包装设计等方面高度相似。在蛋白粉产品中,多以常见的乳清蛋白、大豆蛋白为主要原料,在蛋白含量、消化吸收速度等关键指标上缺乏明显差异。而在运动营养市场已成熟细分的今天,如针对高强度力量训练后的快速肌肉恢复、有氧运动中的持久耐力提升、体重管理过程中的精准热量控制等特定场景与需求,国内市场缺乏足够丰富且具有创新性的产品供给。像在欧美市场颇受欢迎的富含多种维生素与矿物质的运动前能量提升胶囊、针对女性运动爱好者的生理期营养补充剂等特色产品,在国内市场仍较为少见,这使得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可选择性相对匮乏,难以满足其个性化需求。
 
  监管标准方面同样有待完善。运动营养产品涉及运动人群的健康与运动表现提升,对产品质量、安全性与功效性要求极高。然而,目前国内相关监管标准在部分领域存在模糊地带。例如,对于运动营养产品中一些新兴成分,如近年来在运动恢复领域备受关注的 β- 丙氨酸、精氨酸等,其在产品中的使用剂量、安全性评估缺乏明确且统一的标准,导致不同品牌产品在添加量上差异较大,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此外,在产品功效宣称监管上,尽管有相关规定限制夸大宣传,但在实际市场中,仍存在部分产品通过模糊表述、暗示等方式误导消费者,声称具有超出实际功效的现象,而监管部门在对此类违规行为的界定与惩处力度上,还需进一步加强,以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与消费者权益。
 
  据华福证券预测,2030年中国运动营养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千亿元。在这场健康消费革命中,唯有以技术破局、以用户为本的品牌,方能抢占先机。运动营养,终将从细分赛道成长为重塑国民健康生态的支柱产业。
 
来源:食品伙伴网食品研发创新服务中心,图片来源:创客贴会员。
提醒:文章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欢迎留言指正和交流。且读者不应该在缺乏具体的专业建议的情况下,擅自根据文章内容采取行动,因此导致的损失,本运营方不负责。如文章涉及侵权或不愿我平台发布,请联系处理。
 
 
研发客服
食品研发与生产
研发公众号
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