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两会”热议益生菌、药食同源、食品添加剂......
2、《保健食品真实世界研究指南》团体标准发布
3、益生菌、猴头菇菌丝体、青钱柳叶提取物多款新食品原料被受理
4、团标《体重管理营养干预指南》征求意见
5、基于宣称“减肥”功能食品非法添加案件,总局发布2类食品中非法添加物的执法检验方法
6、涉及红曲,日本拟修订特定保健食品标示许可法规
7、伊利x同仁堂“药食同源”新品上市
8、Swisse x 奈雪推出树番茄双抗小红瓶Pro
9、好望水“照顾系列”推出柠檬薏米水&茉莉薏米水
10、英国乳企Tom Parker Creamery推出睡前牛奶
11、华熙生物:2024年净利1.64亿元
12、嘉必优:2024年净利1.24亿元
13、诺和新元2024财年有机销售增长8%
14、衡美健康挂牌上市
15、圣桐特医完成B+轮超4亿融资
16、云南食药同源产业联盟揭牌成立
17、广东市场监管发布保健食品消费提醒
01、行业研究与政策
1、“两会”热议益生菌、药食同源、食品添加剂等
3月4日,全国“两会”正式开幕。营养健康领域的“两会”声音有哪些呢?
1. 全国人大代表陈卫:
关注新质食品资源挖掘、益生菌功能声称及评价等
作为中国食品微生物科学与工程专家、国家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陈卫关注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新质食品资源挖掘、微生物资源开发、农业绿色发展、智能纺织材料应用、益生菌功能声称及评价,以及食品创新配料落地应用等多个领域。
针对当前我国食品产业亟需转型的现状,他建议进一步拓展食物资源边界,推动全方位的资源创新,加强多学科交叉融合,构建食物智能制造体系,同时,加大对新质食品资源开发应用的政策保障力度,一体推进新质食品资源的开发和人才培养,以此推动我国食品产业的转型升级,从而提高全球竞争力。今年全国两会即将开幕,陈卫关注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新质食品资源挖掘、微生物资源开发、农业绿色发展、智能纺织材料应用、益生菌功能声称及评价,以及食品创新配料落地应用等多个领域。
2.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
针对不同银龄群体制定专属中医药特色药膳、保健食品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带来了《关于加强中医药服务转化推动银发经济发展的建议》。张伯礼指出,中医药康养服务产品和内容的现存模式还是比较单一,中医药适老产品不足,例如存在药食同源产品利用不足、产品推广不够等问题。为此,张伯礼建议:
第一,构建中医药特色的老年服务转化示范区,吸引并鼓励产学研合作,探索中医药服务转化的新模式、新路径,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提供优质、高效的中医药健康服务;
第二,设立专项研究与推动成果转化;
第三,针对老年人多病共发的特点,构建国家战略主导的自上而下的老年共病中医药防治体系,提升老年人健康福祉;此外,注重适老产品的应用,包括中医药药食同源食品、药膳、中医药辅助康复器械等融入社区养老中心等康养机构,除日常餐饮外,针对不同银龄群体制定专属中医药特色药膳、保健食品,进行知识普及,提供健康养生服务等。
3.全国人大代表、好想你董事长石聚彬:
推动药食同源功能性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药食同源功能性食品产业快速发展,但研发创新不足、标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制约了其向更高水平迈进。”然而,在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日益凸显,石聚彬建议大力推动药食同源功能性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具体建议如下:
在研发创新方面,石聚彬建议设立药食同源食品技术研发专项基金,加强功效作用物质基础研究,阐释药食同源食品的功效物质基础,明确其成分种类和理化性质。重点扶持超微粉碎与破壁技术、高效萃取与浓缩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项目;设立协同创新平台,引导高校、科研院所与药食同源食品生产企业共建协同创新中心。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加速技术成果转化落地。
在人才培养方面,石聚彬建议高校设置对应专业课程,大力培养横跨食品科学、中药学、营养学等多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助力产业向高端迈进。
在标准体系建设方面,石聚彬建议加快完善标准体系,规范生产工艺标准,出台药食同源食品生产工艺规范指南,从原料采购、加工流程、质量控制到包装仓储,全方位细化标准要求;制定药食同源食品活性成分检测标准,明确各类产品中有效成分含量范围、纯度要求。
对于当前中药材种植端与食品加工端存在标准脱节问题,石聚彬表示,可以通过产业链整合,建立数字化平台打通上下游数据,实现“从田间到车间”全程可控。
此外,石聚彬还建议加强药食同源功能性食品的科普宣传和知识普及,提高国民对其功能性的科学认知和正确的食用方法,建立健康的消费市场和社会环境。
4.全国人大代表卢庆国:
建议建立食品添加剂行政许可分级审批管理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晨光生物董事长卢庆国就食品添加剂建言献策,建议建立行政许可分级审批管理体系、将食品添加剂科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卢庆国调研发现,对食品添加剂的过度关注已形成“食品和食品添加剂本末倒置”的认知偏差,在产业端形成连锁反应和恶性循环。政府管理部门对公众关切的食品添加剂类别审慎审批。合法添加剂供应不足迫使食品企业转向进口或铤而走险违规添加。这种困局,严重制约我国食品工业健康发展及向高端化转型。
针对以上种种问题,卢庆国建议建立行政许可分级审批管理体系,具体是对经其他国家认可、风险可控的品种实行鼓励管理,推行等效认可机制;对扩大使用范围的申请推行“负面食品类别清单”,允许在其他食品类别中延伸应用;建立联合审评平台,将食品工业协会、下游企业纳入技术必要性评估体系,实现“企业需求-技术论证”的闭环管理。同时持续加大对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惩罚力度。
5.全国人大代表、蒙牛集团全球研发创新中心研发总监史玉东:
推动食育法制定、加强食品声称管理制度建设等
全国人大代表,蒙牛集团全球研发创新中心研发总监史玉东围绕“加快形成乳业新质生产力”“加速食品创新配料落地应用”“乳业纾困应对行业发展困局”“加强学生饮用奶推广”“助力大包奶粉等乳品出口”“推动食育法制定”“加强食品声称管理制度建设”等主题共提出七大建议。
其中提到,要做宽乳业新赛道。聚焦精准营养,着眼特医食品、益生菌、蛋白加工等高潜力领域进行产业布局,不断丰富乳业矩阵和价值链条。
史玉东表示,蒙牛未来将持续在精深加工、合成生物等行业前沿领域加大创新力度,通过数智化、低碳化转型,进一步巩固基础营养,并加快拓展六大关键营养功能的研发布局。
此外,史玉东建议从乳业供给端和需求端出发,进一步激活国内乳制品消费潜力。史玉东认为,一方面,要从供给侧加大基础科研和产品创新力度,不断丰富产品矩阵和价值链条,通过创新撬动消费者新需求;另一方面,要从需求侧加大科普宣传、政策引导;同时,通过进一步推动食育立法,加强食品声称管理等法律制度建设,推动乳制品消费健康可持续发展。
2、《保健食品真实世界研究指南》团体标准发布
2月28日,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正式发布行业首个真实世界研究标准 ——《保健食品真实世界研究指南》。该标准由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保健食品研发专业委员会以及汤臣倍健主要牵头起草,历时3年制定而成。《保健食品真实世界研究指南》参考了药品领域的真实世界研究体系,旨在为保健食品上市后的功能与安全性评价提供科学方法和技术指导,填补了行业在该领域的空白。
附件:保健食品真实世界研究指南团体标准

3、益生菌、猴头菇菌丝体、青钱柳叶提取物多款新食品原料被受理
近日,国家卫健委受理了3种新食品原料,两歧双歧杆菌BGN4、猴头菇BCRC35669菌丝体、青钱柳叶提取物。



4、团标《体重管理营养干预指南》征求意见
3月5日中国保健协会,发布关于征求中国保健协会团体标准《体重管理营养干预指南(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征求截止时间2025年4月7日。

附件:《体重管理营养干预指南(征求意见稿)》团体标准

5、基于宣称“减肥”功能食品非法添加案件,总局发布2类食品中非法添加物的执法检验方法
3月6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15种酚汀(酚丁)、酚酞及其酯类衍生物或类似物、伐地那非丙氧基羟乙基替代物的执法检验方法通知。具体如下: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场监管局(厅、委):
一年以来,总局在组织查办宣称“减肥”功能食品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案中发现,违法犯罪分子在食品中非法添加的酚汀(酚丁)、酚酞类物质不断变化,为满足案件定性和行刑衔接工作需要,总局组织检验检测机构对已经发现的此类化合物制作了执法检验方法,并组织专家进行了认定。
为便于全国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办理此类案件,现将《食品中15种酚汀(酚丁)、酚酞及其酯类衍生物或类似物的执法检验方法》(见附件)印发给你们,检验检测机构可以采用上述检验方法对涉案食品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可以作为案件定性裁量和定罪量刑的参考。
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
2025年3月5日
6、日本拟修订特定保健食品标示许可法规
2月27日,日本消费者厅发布235080082号提案,拟修订特定保健食品标示许可法规。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
1.新增含红曲成分保健食品管理措施,强化该类特定保健食品的生产、制造及品质管理要求;
2.对于以天然提取物为原料的片剂、胶囊剂等食品,引入GMP标准,并将其作为标示许可的申请条件和官方后续监督管理的一部分;制订保健食品标签上关于降低疾病风险表述的许可示例;
3.规定观察研究资料是保健食品申请表示许可时必须提交的科学依据之一,同时明确其内容要求。
该提案意见反馈期截至2025年3月28日。(信息来源:消费者厅)
02、行业新品
1、伊利x同仁堂“药食同源”新品上市
3月1日,伊利集团与同仁堂集团举办了战略合作发布会。发布会上,双方联合推出了多款欣活中老年系列配方奶粉,将传统中医智慧与现代乳业科技完美融合,为消费者带来更加专业的健康营养方案。
(1)伊利欣活纾糖膳底配方奶粉,0蔗糖、低GI,特别添加灵芝粉、玉竹粉、葛根粉。
(2)伊利欣活晚间膳底配方奶粉,0蔗糖、核桃肽粉、茶叶茶氨酸,特别添加酸枣仁粉、茯苓粉。
(3)伊利欣活骨能膳底配方奶粉,CBP初乳碱性蛋白、透明质酸钠、高钙,特别添加杜仲叶粉、黄精粉。
(4)伊利欣活心活膳底配方奶粉,添加3倍进口鱼油粉,特别添加人参粉、山楂粉。
2、Swisse&奈雪推出树番茄双抗小红瓶Pro
3月5日,奈雪官宣与健康品牌斯维诗联名首发「树番茄双抗小红瓶Pro」。据官方介绍,此次新品选用超级食材滇西树番茄,搭配云南蓝莓、草莓、柠檬、圣女果等多种蔬果,酸甜交织,富含维生素C,并特别添加了斯维诗双抗丸同源的虾青素冻,有助于减少糖化。
3、好望水“照顾系列”推出柠檬薏米水&茉莉薏米水
3月6日,好望水“照顾系列”官宣推出柠檬薏米水&茉莉薏米水。据悉,此次新品均采用慢熬煮工艺,0蔗糖、0赤藓糖醇,其中柠檬薏米水在薏米水的基础上添加≥15%果汁,酸甜回甘,茉莉薏米水则将云南茉莉花、贵州绿茶与薏米水的风味结合,入口清香。
4、英国乳企Tom Parker Creamery 推出睡前牛奶
近日,Tom Parker Creamery 推出了 Bedtime Milk,这是一种功能性全脂牛奶饮料,该产品含有以其镇静和增强睡眠特性而闻名的植物成分。包括洋甘菊、缬草根、薰衣草和木兰提取物。(来源:FoodBev)
03、行业动态
1、华熙生物:2024年净利1.64亿元
2月27日,华熙生物发布2024年度业绩快报,营业收入约53.71亿元,同比减少11.6%;净利润约1.64亿元,同比减少72.27%。(来源:华熙生物)
2、嘉必优:2024年净利1.24亿元
2月27日,嘉必优披露2024年业绩快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55亿元,同比增长25.06%;归母净利润1.24亿元,同比增长35.25%。(来源:嘉必优)
3、诺和新元2024财年有机销售增长8%
近日,诺和新元宣布在2024财年实现了8%的有机销售增长,销售增长由食品与健康生物解决方案以及地球健康生物解决方案共同推动。在2024财年全年,食品与健康生物解决方案有机增长7%,地球健康生物解决方案有机增长9%。分业务板块来看,食品与饮料板块有机增长8%,主要由乳制品的强劲增长和烘焙的稳健发展推动,人类健康板块有机销售增长5%,与集团预期相符。分地理区域来看,亚太地区有机增长率为10%,仅次于拉丁美洲地区的15%。2025年,诺和新元预计有机销售增长将达到5-8%。(来源:美通社)
4、衡美健康挂牌上市
3月4日,衡美食品宣布其股票正式在全国股转系统挂牌公开转让。浙江衡美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全国股转公司已审核同意其股票挂牌申请,证券简称“衡美健康”,代码87351,交易方式为集合竞价,所属层级为创新层。公司2023年、2024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9.78亿元、5.9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743.56万元、7396.18万元。公开资料显示,衡美食品自主研发了蛋白型食物棒、谷物型食物棒及功能型固体饮料等多款营养产品。(来源:衡美健康)
5、圣桐特医完成B+轮超4亿元融资
日前,青岛圣桐营养食品有限公司宣布完成了B+轮超4亿元融资。这也是该领域近年来最大额的一笔融资。本轮融资由恒旭资本、高瓴投资、创新工场联合领投,其他投资方包括青创投和汇誉投资。据悉,本轮融资将用于优化公司股权结构,引入产业资本。资料显示,圣桐特医成立于2019年,专注于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来源:新乳业)
6、云南食药同源产业联盟揭牌成立
近日,云南食药同源产业联盟在昆明揭牌成立,旨在推动云南省中药材食药同源产业的创新发展,促进云南省中医药传承与创新。据悉,该联盟将推动云南省中药材产业的转型升级,加快食药同源资源收集、利用评价,加快实施“医康养”健康服务,构建食药同源药(食)材产品标准体系,助力云南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创新(来源:云南白药)
7、广东市场监管发布保健食品消费提醒
3月4日,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针对消费者普遍网购保健食品的现象,发布8条消费提醒。特别指出,若发现直播带货过程中使用医生、专家等形象,或通过AI技术虚拟数字人及公众人物形象或配音来虚假宣传及推销产品,请及时取证并举报。(来源: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感谢功能食品圈合作伙伴 TMO Group,共同分享整理资讯内容。
来源:食品伙伴网食品研发创新服务中心,图片来源:创客贴会员。
提醒:文章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欢迎留言指正和交流。且读者不应该在缺乏具体的专业建议的情况下,擅自根据文章内容采取行动,因此导致的损失,本运营方不负责。如文章涉及侵权或不愿我平台发布,请联系处理。
